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跨出舒適圈成為了一種流行,如果身邊的朋友都在做而你沒有,那麼好像就顯得你很不上進,你的未來令人堪憂。
然而,人生真的只要跨出舒適圈,就能變得不同嗎?或者更進一步來說,一個很積極努力,但卻從未跨出過舒適圈的人,他的人生就真的一無可取?
本文我將從心智設定的角度為你說明:
1、為什麼跨出舒適圈不一定是對的?
2、跨出去很不舒適,不跨出去感覺自己很消極,那該怎麼辦?
一起聊聊囉~
有學員為了「該如何跨出舒適圈」的問題來問我,希望我能給他一點建議,讓他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比較輕鬆。
他說:「我現年三十六歲,是公司的中階主管,薪水雖然不算多,但在南部生活倒也還過得去。然而因為公司這幾年營運狀況慢慢下滑,我在想是不是要跨出舒適圈,提升自己除了工作以外的謀生能力比如第二專長或是英文等等,可是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卻感覺不是很開心,是因為我的動機不夠強烈嗎?還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我該如何調整呢?」
我和他聊了一會,確認他是真的想努力,而不是只是空想以後,發現他的問題不在於動機,也不是因為他的目標不夠清楚,而是因為他被「跨出舒適圈」給思想綁架了,所以搞得自己很痛苦,跨出去不是,不跨出去也不是。
何謂跨出舒適圈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想到國外工作,趁著年輕闖創歷練一番的人,然而你的英文程度極差,所以你必須要把自己提升到能流利口語溝通的程度,才有可能抓住那個機會。
那請問學英文對你而言,算是跨出舒適圈了嗎?
還是這本來就是你該做的事情,根本無所謂舒適不舒適?
看到這裡,你應該開始猜到我要告訴你什麼了~
是的,這就是每一個想跨出舒適圈的人,最終都會碰到的問題。
他們先是很狹隘的把人生分為「比較簡單的選項」跟「比較困難的選項」,然後把比較難的那個,定義為跨出舒適圈。
所以如果你不擅長登山,那去登山就是跨出舒適圈;
你對某個專業技能很生疏,那學習它就是跨出舒適圈。
錯誤的心智設定
但是,這樣真的合理嗎?
就算合理,你有想過這會對你的「心智」造成怎樣的影響嗎?
本來你是因為想到海外工作,所以學習英文,增加專業,就是你本來「應該做的」,你不覺得這有舒適不舒適之分,你只是因為你需要,所以你就這麼做了。
可是現在呢?
你把「做你沒做過的事」、「學習你本來不擅長的技能」都定義為跨出舒適圈,那你的潛意識會如何影響你?未來你做這些事的當下,會是開心的嗎?
不用我告訴你,你也知道答案是「不會」,對吧!
那接下來,你的人生會怎麼過呢?
沒錯,因為你已經預設了「自己做這些事,是不舒適的」,所以當你在學英文,提升專業,做任何一個微小的改變時,你等同是不斷的在告訴自己「我很厲害,因為我正在做我不舒適的事」。
然後你會從這份厲害當中,得到一種苦中作樂,非常病態的成就感,而長久下來,你無疑是在虐待自己。
把跨出舒適圈的想法丟掉
那我說,你何必讓自己過得這麼累呢?
與其如此,你不如把做這些事定義為:
「因為我有一個目標想實現,所以做這些事不過就是旅程上必經的路程、風景。」
而這也正是我認識的每一個成功人士,他們默默在做,但一般人卻從不知道的事。
一般人在自我提升時,往往會因為有一點小成果,就拿出來大肆宣揚,然後在給自己冠上一個「我跨出舒適圈」的說法,讓別人覺得他很厲害,很能吃苦,很有成就。
但他不知道的是,這正是造成他無法成功的原因,因為他的心智設定從根本上就是有問題的,他一方面會因為跨出舒適圈沾沾自喜,但也會因為認為自己在舒適圈外感到折磨。
但是成功人士的想法就是很純粹的:
「我會去做這件事,是因為我想,我願意,我主動,這根本無所謂舒適與否。」
該學員聽完我的分析後說:「你這一番話真是讓我恍然大悟,難怪我總覺得自我提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為我一直在暗示自己「我不舒適」,但這根本是我自找的。」
我說:「是啊,你得把這個心智設定調整過來,這樣你不就可以快樂的走在自我成長的路上,用輕快的腳步邁向成功了嗎?」
結語
很多人會把成長視為「跨出舒適圈」,但這樣的想法卻對潛意識造成了影響,使自己越努力、越痛苦。
也因此,與其困在「不跨出去不行」,「跨出去又很痛苦」的兩難之中,不如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智設定,把舒適圈給忘了吧。
你想學習,是因為你想成長,而這件事可以是快樂的,因為你願意,你主動,你想。
如此一來,人生不是可以活得更輕鬆嗎?
—
▌延伸閱讀:
▌課程資訊:
▌課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