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聊天是我們每天都在做,但很少人覺得自己真的「得心應手」的事。
而如果要為「聊天困境」列一個十大排行榜,我想長期以來位居榜首的,大概就是「沒有共同話題」了。
照慣例先說結論,我認為如果你具備真正好的聊天技巧,那就不存在「共同話題」的障礙,那只是一般人不明其因,所以才會被卡住。
什麼是共同話題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假設你想要認識某個人,你要和他自然的熟識起來,你們得要有:
1、共同興趣
你們都喜歡爬山,都上健身房,假日都喜歡逛文青小店。
2、共同生活圈
你們住在附近,從小都吃同一間麵攤,你隔壁鄰居是他遠房親戚。
3、共同的背景
你們在同產業,同一間公司上班,或至少都是同個商業區的上班族。
以上大概就是很多人定義的「共同話題」,仔細思考後你會發現,2和3基本上不可控,你不太不可為了認識某人,你就跑去某地方生活,或去某間公司投履歷。
所以大部分人就會把腦筋動到「興趣」上,他們的思考邏輯是這樣的:
「既然要創造共同話題,就需要有共同的興趣。」
「那我只要廣泛涉獵各類興趣,成為一個見聞廣博的人,那我和全天下的人,豈不就有聊不完的共同話題了。」
為了增加共同話題而增廣見聞
一旦這樣的思考邏輯成立,這類人就會開始積極地去「自我提升」,想盡辦法去蒐羅各種興趣、才藝。
我曾有個學員K就是這樣的,他為了拓展自己的「共同話題圈」,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很勤奮的學習:
花藝、咖啡、第二外文、ai應用、健身、拳擊、瑜珈等各式各樣的技藝,甚至連日本、歐洲自由行的規劃他都有涉獵。
他和我說:「我本來以為興趣越多,可以和別人聊上的話題就越多,可是實際聊起來,我發現事情好像不是這樣。」
為了幫他剖析問題,我也請他紀錄一下,他和別人聊天都在聊什麼,看了幾張後截圖過後,我發現他對聊天這件事的本質,有非常大的誤解。
聊天不只是交換資訊
他以為聊天是在「交換資訊」。
所以資訊越多,就越能加速關係的建立,所以他的聊天內容,全部都是在聊「興趣」,但沒有聊到他「本身」。
我不能說這樣的聊天是完全錯誤的,畢竟在「小眾專業領域內」,某些資訊是很寶貴的,比如「限量版公仔哪裡買」,或是「chatGPT的高級應用」。
也因此,他是結交到了一些「訊友」(這個詞是我發明的,意思是交換資訊的朋友)。
但他和這些人交情,也就僅止於此了,他們不談自身,不談生活,不談價值觀,只談資訊。
這讓他即使花了大量時間聊天,聊到最後,也只是精進了「技藝」,但雙方對彼此都沒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沒共同話題也能深度交流嗎
當時也為了給他破迷,我分享了自己和Narsha(我老婆)認識的經過(以下簡稱她為N)。
我和N的認識,幾乎打破了上述所有的限制:
1、我們完全沒有共同興趣,沒有共同生活圈
2、她喜歡旅遊,我喜歡宅在家
3、我喜歡看動作片,她喜歡迪士尼
4、我喜歡上健身房,她從不上健身房
但我們還是聊了起來,而且在這段感情中,我倆認識的速度,情感深入的程度,都如光速般的前進。
有次N問我:「為什麼當時我們那麼不同,但我們還是能每天聊個沒完呢?」
我想了想後說:「如果真的要說,我想是,我們都很善於聊天,所以你可以帶領我去融入你的世界,我也可以帶你欣賞我的世界。」
當然,我這麼說也不是空口無憑,以興趣來說,我帶N認識了「咒術迴戰」等一系列的少年動漫,她帶我認識了「迪士尼公主系列」,還有我本不感興趣的作品。
聊天的重點是情感
換句話說,我們的起點是「沒有共同興趣」,但仍能夠順暢的聊天,交流情感,建立關係。
因為我們雙方都明白「聊天不只是交換資訊,更重要的是情感」,所以當她對我的興趣不理解,我不會像多數人那樣,丟出大量的資訊,讓她自己去消化吸收。
相反的,我用「她能理解」的方式,讓我的情感能在聊天中流淌開來,這一瞬間她就會明白「原來他是這樣看待世界」的。
那我們相互理解的深度,就不再被資訊所束縛,而是能直指內心,達到深層的共情。
結語
回到學員K的問題,我和K說,如果你想真正增進自己聊天的能力,那你要做的,就是修正「有共同興趣,才有共同話題」的觀念。
那不是一個事實,人與人之間的認識,還有情感的升溫,是建立在你們有沒有互相了解,而不是「你懂多少」。
你沒有必要成為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人,你才能和別人聊上天。
聊天的本質「情感的交流」,資訊只是情感的載體,但不是情感的本身。
P.S.如果你也是聊天常會詞窮,常會陷入尬聊、不知道該說什麼的人,也歡迎你參加【溝通力課程】,一起學會聊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