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情結是怎麼來的?人會讓自己受害,其實是想成就自己

目錄

別再批判「受害者情結」了!人會讓自己受害,其實是想成就自己

「一個人只要認為自己是受害者,那他的生命就會漸漸枯萎。」

「面對他人的欺凌,除了給別人貼上「加害者」的標籤外,他不會反擊,也不會保護自己。」

本文重點

一位學員因工作碰到瓶頸來請教我,在和他聊天的過程中,我聽到他花了大部分的時間抱怨公司、抱怨伴侶,抱怨人生中種種的不公平。

我可以理解他的心情,畢竟不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歲月靜好,承受他人的惡意,那才是生活的常態。

但很奇怪的是,我聽來聽去,都沒有聽到他打算如何反擊、反抗,或是逃離他身旁滿滿的惡意。

這讓我非常好奇,他到底是怎麼了,才會陷入這種「只想抱怨,但不願行動」的心理狀態。

趁著我還有印象,今日特別和你分享,關於什麼是「受害者情結」。

我會和你說明:

1、人為什麼會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2、當你發現自己中了「受害者情結」,你該如何自救?

3、如果你身邊的人認為你是加害者,那你要如拉他一把,助他從深淵中脫離?

一起聊聊囉~

學員提問

學員阿右問:

老師你好,最近人生實在是一團混亂,覺得自己每天都快別人搞崩潰了,所以想請你給我一些建議,我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我的工作是科技業的PM,因為要面對客戶,還要盯公司的工程師做事,所以每天都處於被雙面夾殺的狀態,我覺得自己很盡力了,但每天還是被客戶追著跑。

客戶要嘛就是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要嘛就是喜歡變更設計,如果這樣就算了,工程師願意配合我還算好做事。

但偏偏工程師也是我行我素,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工作部分是這樣,感情的問題也是,我因為工作常要加班,最近幾年比較沒時間陪另一半,所以現在感情狀態奇差無比,回到家伴侶就擺一個臉色給我看。

其他還有很多問題不及一一詳述,總之,我覺得自己的人生進入了惡性循環,我該怎麼做,才能脫離循環呢?

受害者情結的解藥:客觀修正

如果你人生中所有的不幸,都是別人造成的,你該怎麼做?

某次課程中,我和在場的學員們聊到了此一問題。

乍聽之下,你可能會覺得命題有些奇怪,因為只要你還有一絲理智,稍加思考你會發現,這是不可能的。

就舉年輕人最常見的煩惱為例吧,很多人會說「我交不到女朋友(男朋友),是因為別人沒有眼光,不懂得欣賞我」。

我曾碰過不少抱此想法的人,他們一開始都真心認為「自己很棒」,只是剛好認識的人都欠缺「慧眼」,看不到他的美好。

然而這些想法往往並不牢固,時間一拉長,就會被現實給戳破。

比如當他認識了更多的男男女女,踏出原本的社交圈以後,他就會立刻意識到:

「我的認知好像是錯的!」

「只有一個人不喜歡我,那我還可以說是他沒眼光。」

「但如果所有人都不喜歡我,別說異性,連同性都對我避而遠之,都那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需要修正?」

以上這種「認知被打破」的現象,我稱之為「社會的客觀修正」。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種修正時刻在發生,雖然有時候它會產生副作用,演變成「負面的自我懷疑」,但大多時候,這種修正還是挺管用的。

只要你的修正功能正常,你就不會有「我的不幸都是他人造成」的這種認知。

(👉延伸閱讀:自我懷疑怎麼辦?

反擊:跳脫受害者的困境

不過今天這篇文,由於我要為你解析的是「受害者情結怎麼來」,因此就讓我先為你假設,如果你真的認為「你的不幸,都是別人造成的,你沒錯,都是別人的錯」,那你該怎麼辦?

當天課堂上,很多同學都給出了很好的答案,好比說:

「如果我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啊!」

此話一出,登時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不過該同學卻正色道:

「老師我是認真的,因為是他造成我的問題,所以我當然要想辦法處理。」

為了加深大家的思考,我給同學們再補充了情境:

《你是一個朝九晚六的上班族,你明明六點就下班了,但苛刻的主管總是用盡理由要你加班,同事也總是在搞你,讓你揹黑鍋》

面對來自主管、同事的雙面夾殺,你該怎麼辦?

我的問題一出,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有的同學說要「忍辱負重,騎驢找馬」,有的說要「以牙還牙,百倍奉還」。

而其中一位同學的回答,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說:

「我會想嘗試反擊,但這樣我不就就變成壞人了嗎?」

他的回答,就是「受害者情結」的部分真相了!

受害者情結的矛盾

人的本性是這樣的,遭到批判,我們會想要反擊,遇到痛苦,我們會想要逃離。

就像你不小心跌倒擦傷了自己,你會離開絆倒你的石頭,給傷口上藥,好好療傷,這是十分自然的直覺反應。

有一類人偏偏是這樣的,他們受傷了,卻不去處理傷口,也不離開受傷現場,他反而做了一個反直覺的決定—留在現場,讓自己持續的受傷。

為什麼他們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回到學員阿右的提問,阿右和我說,他在工作上被客戶和同事弄得心力交瘁,感情上伴侶也常對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帶給他很多壓力。

我問他:「那你打算怎麼處理?」

一開始,阿右下意識迴避了我的提問,他說:

「那是他們要處理的,怎麼會輪到我要處理呢?這一切不是我自願去承受的。」

我見他沒聽懂我的意思,便換了個問法:

「那你認為,你身邊的人,有打算為了你現在的感受,去改變他們自己嗎?」

阿右說:「大概不可能吧…,他們只在乎自己,怎麼可能會為了我改變……。」

接著阿右開始和我舉例各種事件,來證明別人有多自私,他有多可憐,別人有多過分,他有多麼悽慘。

(👉延伸閱讀:如何消除不安全感

擁有受害者情結,可以達成目的

阿右的反應,就是典型陷入受害者情結的狀態。

我知道阿右被自己的情緒給控制了,所以沒有打斷他,讓他抒發了一會兒,但為了點醒他,我轉換了問題的視角,我問他:

「那聽起來,你似乎蠻享受別人迫害你的。」

阿右聽我這麼說,原本叨叨絮絮的情緒頓時暫停了,露出困惑的表情。

我繼續:

「因為你允許別人不斷的傷害你,這不就是一種享受嗎?」

我知道阿右卡在情緒中很久了,所以我也不急著將他拉出來,而是說了另一個故事給他聽。

這個故事你們都聽過,叫做「北風與太陽」,但我要說的,是我的獨創版本。

在上次的競賽中,太陽獲得了最後勝利。

他用熱辣的陽光照向旅人,最後旅人熱壞了,汗流浹背,不得不把斗篷脫下來。

但北風回到家以後,越想越不對勁,北風覺得一定是「旅人」有問題,便和太陽提議,這次換個人,再比一次。

這次的規則是:只要太陽能再讓人脫掉衣服,就算太陽贏,不然就是北風的勝利。

太陽爽快答應了,於是北風便找了「正在備賽的拳擊手」。

這次太陽不管怎麼曬,如何催發陽光的熱力,拳擊手就是把衣服穿得非常緊,死都不願意把衣服脫下來。

北風贏得了勝利,太陽大驚失色,質問拳擊手:「天氣這麼熱,你卻死不脫衣服,是不是被北風收買了?」

拳擊手說:「我明天就要上場比賽了,比賽前要過磅,所以我要盡量脫水,陽光越強我流越多汗,我幹嘛脫衣服呢?」

我和阿右說:「你就像是那個不肯脫衣服的拳擊手,他不脫衣服是有他的原因,那你的原因是什麼?」

「是什麼阻止了你去面對問題?還是說,其實持續被別人迫害,讓你可以達成某種目的?」

(👉延伸閱讀:人要如何改變命運?

受害者的深層信念

阿右恐怕沒預料到,有人會從如此特別的角度問他問題,因此陷入了沉思。

過去的他,總感覺自己是無辜,是受迫害的,是無能為力的,是身不由己的。

所以他從來沒想過,也許他不是「不反抗」,而是因為「他想達成某種目的」。

為了幫助阿右進一步釐清思緒,我請他按照我教他的思維架構,用「三祝」來思考這件事。

(註:三祝是一種自我探索的思維技巧,能幫助思緒混亂的人整理、釐清和統整內在的聲音,為我的獨創)

三祝後,阿右敞開了內心,也覺察到了自己深層的信念,他說:

「我心裡面有個聲音是,我想犧牲自己來成全他人。」

「另一個想法是,我覺得如果我開始反擊,那我會變成別人眼中的壞人,但我不想要當一個壞人。」

如果你還記得前文,有位同學說:「我會想嘗試反擊,但這樣我不就就變成壞人了嗎?」

該同學的說法,和阿右的說法,加總起來,就是受害者情結的真相了!

想當好人,所以才成為受害者

首先說說阿右的第一個信念,他想犧牲自己來成全他人,這是我認為「受害者情結」的關鍵成因之一。

面對工作,他可以選擇「擺爛」,也可以選擇「和他人爭吵」,也可以選擇「離職」,但他沒有這麼做。

因為他認為:

離職是一種逃避,只有弱者,才會選擇離職;

爭吵、反擊是把責任推給他人,那是心術不正的人才會做的;

擺爛就更不用說了,不負責任的人才擺爛,他不想這麼做。

看到這裡,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阿右的想法,讓他把自己能「改變」的路全部堵死了?

由於路被堵死,別無選擇的阿右最終只能用「無止境的抱怨」,來抒發自己的煩悶。

其次是,也許在外人看來,阿右的人生左右為難,他抱怨現狀,卻又不願改變現狀,那這就是逃避。

阿右並不認為自己是在逃避,因為他正在成就一件偉大的事情——

成為他自己認定的「好人」。

他認為自己的「負重前行」,是公司能經營下去的關鍵,他是扛著整間公司前進的「無名功臣」。

那既然他是無名功臣,其他干擾他的同事,自然就是「亂源」和「滋事份子」。

改變受害者情節,從自己做起

我和阿右說:「客觀看來,你不想離職,不想擺爛,也不能反擊,所有能改變的路,都被你自己給封死了,那你想怎麼做呢?」

阿右說:「我想改變他們,因為有問題的人是他們。」

我:「那你期待他們自己改變嗎?比如明天早上醒來,這些人都大澈大悟,痛改前非?」

阿右說:「我想應該不可能吧,他們要自我反省太難了。」

我等阿右這句話等很久了,這就是他改變自己的動力關鍵了。

我沉聲和他說:「那這就是你的問題了。請問想改變現況的人,是不是你?

阿右點頭稱是,我再問:

「而這些人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改變,所以該做點什麼,讓他們清醒的人,是不是你?」

「如果是,那表達你的感受,針對不公平的事情去反擊,讓他人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就是你該做的吧?

待我反問完阿右後,此時他才恍然大悟,他認知到自己真正的問題了。

過去的阿右不想改變,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沒錯,既然他沒錯,那他何須做出改變?

但現在阿右認知到,對現狀不滿的人是他,想改變現狀的人也是他,那作出行動,就是他的責任了。

(👉延伸閱讀:找不到活著的意義該怎麼辦?

如何停止當受害者

釐清了信念上的矛盾後,我請阿右分門別類,把他要做的事一一做出排序。

很快的,他開始做出了行動,有些行動是「溝通」,有些是「表達感受」,有些是「做出決定」。

一陣子後,我收到了阿右的來信,他回饋道:

「老師,上完你的課後我開始行動,發現了幾件讓自己很羞愧的事。」

「第一,本來我以為自己很努力,但我停止默默抱怨,開始和他人交流後,我發現別人也很努力,不論是我的同事,還是我的伴侶都是。」

「第二,所以我察覺到,其實沒有人是受害者,就算別人把工作扔給我,我也擁有不同意的權利,這時候把話說開就好,事情喬好就好,沒必要悶在心裡。」

「第三是,我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偉大,過去我自認是受害者,是因為我想揹負別人的人生課題,表面上我好像很辛苦,很可憐,但其實是自己要去揹負的,偏偏我一邊揹負一邊又責怪他人無能,是我我太傲慢了。」

對治受害者情結要靠「自覺」

阿右的故事,就是很典型的受害者情結。

如果一個人真的覺得自己受害,那他大可反擊,大可離開,但受害者們往往只抱怨,卻不作為。

這也正是擁有受害者心態的人,最讓家人朋友們感到很束手無策的原因。

你要他停止抱怨,他會說,你怎會懂他的心情;

你要他離開痛苦,他會說,離開是逃避,他不能走;

你要他做出改變,他會說,他沒錯,為什麼是他改。

也因此,要想真正撬動他,就不能從「批判」和「苛責」的方向著手,你得幫助他轉換思維,才能讓他「自覺」到自身盲點。

我在和阿右的對話,在課堂上授予他的技巧,就是在幫他做到「自覺」。

一旦他能自覺,那他就能看到自己卡住的矛盾,做出行動,不再困在原地。

最後的提醒

給看完這篇文章的你:

每個人在做決定時,都會有自己的目的存在,阿右有他的目的,我相信你也有你的。

也因此,我不希望在你「毫無自覺」的狀況下,就給自己盲目套上阿右的心智設定,這會讓你失去自己的方向,陷入矛盾之中。

如果你是對於自身的內在世界、信念、價值觀有矛盾,不知道如何釐清、分析、整理的朋友,

也歡迎你參加《👉自信力課程》,我會帶你用「三祝」的力量,重新認識自己,且有能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關於我

Hi,我是自信教練 Mr.P,專職教授自信,擅長以生活切入心靈,從愛情刻畫哲理,由溝通洞悉人性,致力於為想改變的人打造嶄新的生命。了解更多 →

訂閱

想看更多精采內容?

訂閱Mr.P的精選好文

    每週定時收到Mr.P於戀愛/自信/溝通等主題的私人建議,為你解答人生中的大小困惑。

    文章分類

    今日最熱門

    近期留言

    Recent Comments

    標籤雲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