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溝通,都能稱為藝術
最近有學員問我:「老師,溝通稱得上是一門藝術嗎?」
由於此問題很特別,我便反問他:「你怎麼會想這樣問呢?」
他回應:「因為我最近常聽到有人說,溝通是藝術,但我又想,藝術不是主觀的嗎?比如我把一根香蕉貼上膠帶,只要我說它是藝術,那也沒有任何人能反駁我。」
(前陣子在蘇富比拍賣會上,另一根香蕉賣出了520萬美元的天價)
我再問他:「所以你糾結的是,如果是溝通是藝術,那不論你想怎麼說,你都是對的?」
他說:「可以這麼說。」
當日我們再針對此主題聊了一會兒,其中的內容很精彩,趁著我還記得,在此特別和你分享。
不是所有溝通,都能稱為藝術
先說結論:
我認為溝通是藝術,而說話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作,
但並不是只要任何人一開口,他表達的內容就能稱之為藝術的,
因為藝術的存在,需要具備 3 個先決條件,分別是:
- 創作者有意為之
- 創作者具備足夠的技藝
- 觀賞者完整接收
只有當這 3 個條件並存,藝術才會發生。
好的,我知道你看到這肯定一頭霧水,什麼創作者,什麼是觀賞者?
足夠的技藝又是什麼?
以下讓我用一個你一定有過的經驗來說明吧。
怎樣的歌曲能讓你動容
你有沒有曾經聽過一首歌,這首歌讓你感到動容、悲傷、難過?
那這是一首普通的歌嗎?
還是他的旋律、譜曲、歌詞,其實都有精心設計過,甚至演唱者的唱功也十分了得呢?
我想八成是後者對吧,因為要透過歌曲傳遞悲傷,本身就一些先決條件,比如說:
- 你得懂樂理
- 你會彈奏樂器
- 你得會演唱
- 你得懂得作詞
這些條件並沒有簡單到,你把一個完全不懂音樂,五音不全的人擺在鋼琴面前,讓他邊哭邊彈,就能「彈哭你」、「唱哭你」。
藝術需要深厚的技法支撐
這道理你能懂,那讓我們說回創作者、觀賞者。
世界上有寫歌的人,這些人是「創作者」,也有聽歌的人比如你,以及廣大的聽眾,你們是「觀賞者」,你們兩者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那我想請問你:
「你是否同意,任何人隨意哼出的曲調,隨口唱出的詞句,都能稱之為藝術呢?」
或讓我們再把問題降級一下:
「為什麼某人隨口哼出的即興歌曲無法打動你,但專業的歌手可以,其中的差別是什麼?」
讓我告訴你答案吧,因為某人的【技藝不足】,這讓他難以透過歌曲去表達情感,所以他打動不了你。
如同我在前面所述,樂理、樂器、作詞、演唱,這些都不是一個人一出生,就自動擁有的技藝,
它需要你去學習、沉澱,再經過多年的打磨,才能將其給駕馭。
那如果歌曲是如此,既然歌曲可以是藝術,那同為藝術之一的溝通,是否也是如此呢?
我對藝術的思考
最近我看了一位知名 Yter 和節目來賓對談的片段,來賓說道:
「我發現很多技藝不精的人,會說藝術可以是任何東西,可能拿一個石頭,就說這是藝術,但他不知道的是,你的技法或思想,要能完成表達你的理念,才足以稱為藝術。」
這和我看待溝通是很相像的,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拿任何事物,宣稱這是他創作出來的「藝術」。
但真正的問題是:
- 他背後的理念是什麼?
- 這當中蘊含怎樣的情感?
- 觀賞者能不能看懂/聽懂/悟懂?
如果關心是一種藝術,你的藝術對方是否看懂
再說回溝通的問題,為什麼我會說:溝通是一門藝術,但不是所有人一開口,就能稱之為藝術的。
因為我認為大多數的人,對於「溝通」的掌握度是非常粗淺的,
那麼當技藝不足,創作者本身的情感就無法被完整表達,
就算當事人認定這是藝術,也只是孤芳自賞的藝術。
讓我用一個你可能常遇到的情況來說明~
有次一位學員問我:「為什麼每次我想關心別人,我明明很盡力了,但最後都是熱臉貼冷屁股,得到的反饋都很差?」
我看了看他的聊天,發現他的關心是有問題的,他總喜歡用「時事」開頭。
疫情的時候,就關心疫苗打了沒,打第幾劑了;
天氣冷了,就問有沒有多穿點,寒流來了有沒有暖氣吹;
到年底了就問年終多少,公司福利如何。
但他的關心,從來都沒有切合對方的「情緒」和「在乎的事物」,這讓他的關心即使再多、再頻繁,也傳遞不了他的情意。
溝通可以是一門藝術,前提是…
看到這裡,我想你應該已經明白我對「溝通是不是一門藝術」的觀點了——不是所有溝通,都能稱之為藝術的
如果一個人對溝通的掌握不足,那他對別人的關心將無法被傳遞,對別人的善意也無法被接收。
然而溝通也可以是藝術,就如同音樂需要專業技巧一般,若你的溝通能做到:
- 了解對方的情緒和需求
- 掌握表達的技藝
那麼你在使用「語言」的時候,就好比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你不只是「為說話而說話」,你能讓話語中蘊含的情感,被他人完整的理解與接收。
此刻你就是在創造藝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