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貼標籤怎麼辦
最近有同學問我,如果在職場上發現自己被誤會,那怎麼處理會比較好。
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有時候,別人就是會因為刻板印象,比如你是新人、菜鳥,或是針對你的穿著打扮,甚至是興趣,就給你貼上一個負面標籤,這時候我該怎麼回應比較好呢?」
讓此位同學苦惱的是,他覺得自己不管怎麼做,好像結果都無法讓他滿意。
比如他選擇「反駁」,那氣氛一定搞得很僵,如果對方只是在開玩笑,或根本是無心的,那關係就更尷尬了,反駁中帶有的怒氣,也會顯得自己很沒修養、沉不住氣。
他說:「我也有想過認真澄清。」
我問:「那結果如何呢?」
他說:「更慘,不是有句話說,認真你就輸了嗎,感覺就是這樣吧,我發現自己越認真去澄清,越顯得自己真的被說中了,最後越描越黑,得到反效果。」
我猜有人會建議,那是不是「置之不理」就好了,就像親朋好友常會給你的建議「你就不要理他就好了」。
但不用我說,你也必定知道那是無效的了,對吧?
你不理人,那懷有惡意,或是存心取笑、讓你難堪的人,只會變本加厲,再退一步來說,就算他們沒有惡意好了,那他對你的偏見,也不會因為你置之不理而消失。
此同學的困境,我自己在社會打滾多年,遇過得也不算少了,從前擔任銷售職時,話都還沒說,商品也還沒介紹,只是遞上名片,就先被客戶/廠商給誤會了。
不過今天這篇文,我想暫時離開銷售情境,先和你們分享,最近我同樣也遇到了「莫名被誤會」的時刻,而我又是如何解決這件事的。
我最近被貼上的標籤
有參與【給超越者的訂閱信】的同學們,應該都有follow到我這幾個月的消息—我兒子出生了。
我因為這件事受到了一些困擾…
(為了讓未訂閱的同學也看懂,在此我簡單說明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在兒子出生後,我和 Narsha 發現自己多了一個身分,人稱「新手爸媽」。
我自己不太喜歡被這樣稱呼,因為此身分也代表了一種「標籤」,代表著你對某事/某領域/某物不擅長,所以才會被稱為新手。
但這不是真正讓我們困擾的點,如果標籤只是一種稱謂,那被別人叫做新手,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讓我們困擾的是,你在家族、社會,或是某個群體中,一旦你被貼上「新手」的標籤,那等待你的就是源源不絕的「說教」和「教訓」。
如果你還不明白,以下讓我分享真實的情境給你吧。
黏上標籤的後果:單方面被教育
某日我們到某親友家作客,
席間親友得知我們孩子剛出生,出聲道:「挖,那你們現在是新手爸媽了欸。」
此時若我們客氣稱是,那接下來的聊天,就會興起不測風雲了。
因為你承認了自己是「新手爸媽」,那只要他們有生兒育女的經驗,不管他的經驗是否全面、完整、堪用,在他面前,你都永遠矮他一階。
我猜有人會想:「可是被稱為新手也沒什麼啊?或許對方還會給你有用的育兒經驗,這樣一來,身為新手也可以是一種收穫吧。」
非也,你若也這麼想,那就太不理解人性了。
人的本性是好為人師的,所以當人發現眼前的對象比自己「稚嫩」、「無知」,就會興起想要教育他的念頭。
教育你是重點,分享是其次,經驗對你來說有沒有用,則是最無關緊要的。
而接下來的劇情,我想你已經猜到了…
沒錯,親友們越講越興奮,各路好手都開始分享自己畢生所學的育兒經,而你只能乖乖坐在原地聽訓。
應對標籤的絕技:立場反轉
我第一次遭遇此場景時,內心還是謙虛的(笑),我總想,會不會能聽到一些有用的建議。
但經過兩三次被曉以大義後,我發現是我想太多了,因為當對方跟你的認知不在同一個水平,他給你的建議就是不管用的。
他是比我早當爸媽沒錯,但不代表他做的功課多於我,對知識的涉獵廣於我,對孩子的觀察細膩度深於我。
也因此,他滿心歡喜地建議,對我來說多半是過於簡陋、草率,未思考過的魯莽之舉。
有了經驗後,我和娜莎做了一個決定,下次再遭遇這類場景,我們要「提前應對」!
也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給你的聊天絕技——【立場反轉】。
偷渡對話的重心
在進入教學以前,讓我先說明一下,為何你需要使用此絕技。
你要知道聊天是這樣的,每一次你和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開啟的聊天,都存在著「意義」。
意義可以是:聯絡感情、交換情報、昇華關係、資源互惠、建立關係等等。
站在我的角度,我希望自己和他人的聊天,能夠創造出我要的意義,而不是進入失控、失序,使其中一方感受不好,覺得受到冒犯,或是感到乏味。
所以使用【立場反轉】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對抗或否定他人,而是讓我們能在這種場合中保持自在,同時也讓對話富有意義。
那我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的作法是,我一樣先讓對方為我貼上「新手爸媽」的標籤,但是…我要在對話中,反轉這場對話本身的主配角!
所以當親友問起:「孩子剛出生啊?那你們現在是新手爸媽了欸!」
這時候我會回應 ➊:「是啊,好在我們身邊有很多親友可以請教,幫了我們不少忙。」
接著,我不會在此話題停留太久,我會把話題帶往 ➋:「好奇想問一下那你們當初還是新手爸媽時,你們都從哪知道怎麼帶孩子的?」
只要我完成了 ➊ + ➋ ,那對話的重心從此刻開始,就被我給偷偷調動了,所有的說教將不會發生。
慢動作重播
看不懂?
沒關係,讓我用慢動作為你重播一次。
原本對方問:「孩子剛出生啊?那你們現在是新手爸媽了欸!」
對話的重心在我,但也因為為如此,在重心不變的狀況下,此話題只要延續發展,那必然就會聚焦在「身為新手爸媽的我,都做了些什麼,遇到了什麼」。
但我說 ➊:「是啊,好在我們身邊有很多親友可以請教,幫了我們不少忙。」
我把重心從「自己」轉換成了「身邊的親友」。
接著我又問 ➋:「好奇想問一下那你們當初還是新手爸媽時,你們都從哪知道怎麼帶孩子的?」
此句話的重點是,我把重心從「自己」,再次轉換到「對方」,還有「曾教他們帶孩子的人」。
至此,我搭建的舞台就完全成形了。
在接續 1 小時內的聊天,雖然我身上還是被貼了「新手爸媽的標籤」,但這已經不是這場聊天的重點了。
這場聊天的主角是:
1、過去被親友教育的對方
2、曾教育他們的那些人
3、教育我們的人
這是一場三方擂台大混戰,但擂台上沒有我(笑),我和娜莎是坐在第一排吃爆米花的觀眾。
立場反轉的妙用
通過立場反轉,我做到了幾件事:
1.我沒有正面反駁或澄清
2.我沒有對他的發言消極地置之不理
3.我巧妙地把對話引導到對方想「大肆發言」的部分
如此一來,我就避開了爭端,並能從對話中獲得我要的收穫。
當然,我知道你肯定覺得這還不夠,有沒有更厲害的方法,可以做到:
➤ 讓標籤完全貼不上來
➤ 貼上來,可以巧妙的撕掉
➤ 偷偷把貼上來的標籤換掉
有的,不過要做到以上的「高難度動作」,需要具備一些前提…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