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是每個人生活都得面對的課題,不論是一對一的閒聊,或是在團體裡的社交,只要你還活著,都是避無可避的。
然而,很多人也因為過去負面經驗的牽絆,或是對未來的擔憂,因而患上社交恐懼症,擔心自己說話時會不會很無趣,或者發言會不會破壞氣氛,造成尷尬的場面。這種恐懼在心裡憋久了,就造成自我封閉,最後與周遭的人漸行漸遠。
如果你發現自己也陷入了這種負向循環,請放寬心,因為你看到這篇文章,一切就都還來得及,只要你願意改變,用正確的方式去溝通,就能跳脫循環開啟新的生活,一起聊聊囉~
S小姐問:「我現在是一個很害怕跟別人相處的人,因為我每次跟人相處時都會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但是其實在過去我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其實我很喜歡也很渴望跟別人相處、互動,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這樣的能力。我會覺得我不敢跟別人相處是因為我是一個沒有自我、很無趣的人,所以每次才都不知道要如何回應他人,我也很害怕那種尷尬的感覺。
內向與外向的分別
某次和大學的死黨小昱聊天,我們說到自己的工作近況,
小昱:「我真的很佩服你可以當講師欸,在台上連續講兩三個小時都還有源源不絕的話題,如果是我我就辦不到。」
小昱:「對啊,你那時侯真的比較陰沉一點,哈哈,你應該是後來當業務以後個性轉變很多吧?業務不是要一直說話嗎?」
我:「哈哈哈,這真是天大的誤會啊,如果你給我一個禮拜的時間訓練你,我也能讓你講上兩個小時,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辦到的。」
是的,這也是一般人的思考方式,外向的人適合當業務,內向的人適合當工程師或內勤;外向的人活潑,內向的人沉默;外向的人比較有趣,內向的人比較無聊。然而做為一個內向且話不多的人,我得告訴你,這些認知都是假的!
沒錯,這也是我要告訴你的事情,不要去糾結你到底是一個內向者還是外向者,這個世界上有不善溝通的外向者,常因為過度熱情和不懂察言觀色而得罪別人、說話犯錯,而也有擅長溝通的內向者,有高度的同理心和溝通技巧,能享有良好的人際互動。
所以,與其糾結在「我很內向,所以無法和人相處溝通」,不如換一個角度去思考:
.在這場互動中我的目的是什麼?
.我想要留給別人什麼印象?
.我如何創造一場愉快又輕鬆的溝通?
如此一來,你就不會被內向外向的框架給限制住,也才能真正去了解、發現、探索自己還能怎樣去增進溝通能力,甚至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其實自己一點也不內向啊!你只是還沒完全掌握與人溝通對談的技巧而已,而實際上你內心是活潑好動的。
有趣和無趣之間的關係
回到正題,本週提問的S小姐說:「我現在是一個很害怕跟別人相處的人,因為我每次跟人相處時都會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但是其實在過去我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其實我很喜歡也很渴望跟別人相處、互動,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這樣的能力。我會覺得我不敢跟別人相處是因為我是一個沒有自我、很無趣的人,所以每次才都不知道要如何回應他人,我也很害怕那種尷尬的感覺。」
- A. 在氣氛正要冷下來的時候忽然丟出反轉的神來一筆
- B. 講一個超級難笑的笑話,但因為實在太爛了,所以爛到大家捧腹大笑
- C. 把雨天騎機車滑倒的經驗說得像人生最悲慘的戰役
- D. 將何金銀和大師兄的對決描述的像是倚天屠龍記
也許對小明來說,有趣 = A+B+D,而對小美來說,有趣 = C+D,而對小華來說,這些事情根本戳不到他的笑點,他覺得無聊透了。
換句話說,會讓人感到有趣和無趣是一件很個人化的事情,就好比美式幽默、日式吐槽,以及台灣綜藝節目拿棒子打對方頭的搞笑方式,這幾種方式各有各的支持者,而我們會自然被自己覺得有趣的人吸引。
然而有些人想討好所有的人,企圖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覺得自己很有趣,坦白說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就好像現在幾位知名的Youtuber(howhow、呱吉)各有各的訂閱者一樣,你不可能讓這世界上所有人都喜歡你。
但是,這不會成為一個自己不改變的藉口,關於有不有趣這件事,我們還是可以從很多地方著手,我們可以去觀察自己想要吸引的人,嘗試去了解他們內心的「有趣地圖」:
- 他喜歡那位藝人?
- 他追蹤了哪位Youtuber?
- 他覺得最好笑的事情是什麼?
- 他最喜歡哪一部喜劇電影?
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比方說:
表因 → 我不會打籃球。
真因 → 我籃球打不好是因為投籃會偏,投籃會偏是因為跳投時腳尖沒有指向籃框。
真因 → 我很無趣是因為別人問我問題時,我只會給一個很模糊的回答(例:別人問我假日在幹嘛,我回答他沒幹嘛,就待在家裡,或偶爾出門走走),我使用太籠統的說法讓人難以接話,所以總是句點別人。
表因 → 我說話常言不由衷。
真因 → 別人問我的興趣時,我害怕自己的答案跟對方不同,會讓對方因此而討厭我。
流程化、系統化、細節化
就拿很多人看過的《把妹達人》這本書來說吧,作者把他自己對社交的理解,化成了視覺化的模型,而很多的實用心理學派,也會把各式諮商、治療、催眠的技巧簡化成流程。
我當初培訓銷售員時,也把銷售拆成了五大流程,分別是寒暄、探索、說明、比較、解決,而五大流程又再細分為五大招式,分別是品牌、設計、功能、產品、價格。
你可能會很好奇,為什麼要把說話、聊天、溝通拆成這麼複雜的方式來處理?難道這些人是吃飽太閒嗎?
並不是的,這是為了要精進溝通、銷售、兩性相處的能力而設計的。
流程的好處是,你可以快速檢視自己和剛認識的朋友(客戶)在哪一個階段,是陌生人、剛認識、點頭之交、普通交情,還是有一定熟悉度但深聊過呢?就像有人很擅長認識人,卻不擅長深入聊天;有些業務很擅長Close,卻未必有很厲害的陌生開發能力。
而每個流程又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做法,我們可以針對特定流程下的特定作法去演練,直接針對自己不擅長的部分去改進和解決問題。
以我培訓業務的實例來說,我在和他們溝通的時候並不需要說上一長串的解釋,來告訴他們哪裡需要改進,我只要給他們兩個數字,比如說52,那他就知道他是在第五流程(解決)的第二招式(設計)上講得不好,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幅增加學習的速度和改進效率。
所以若你是一個對溝通不熟悉的人,你應該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先找一個容易入門的方法做系統化的學習,然後接著學習另一套系統,等到你累積了好幾套系統的知識,以及足夠的實戰經驗之後,你就可以完全融會貫通忘掉所有的招式了。
那時你會明白,原來有人說的推拉,在業務技巧上就是以退為進,原來有人說的展示價值,在業務說缺貨時就是稀缺性的使用,你不再會被名詞所迷惑,並且可以創造出更屬於你自己風格和個人魅力的溝通方式。
註1:上面這段若你有看懂,其實你已經把《刻意練習》這本書給看完了,整本書幾乎都在講這個東西,只是作者給了一個很酷的名詞叫心智表徵)
註2:我常會提到的「風林火山溝通法」,也即是我融會了心理學、行銷、銷售、兩性吸引,為一般人日常溝通所設計出來的獨門方法。
自信與說話之間的關係
S小姐在第二段說:「其實我也知道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我太緊張,但是我也會怪罪自己是因為我這個人很無趣才這樣。 然後我會默默的在心裡羨慕別人可以正常的跟別人相處,也會羨慕別人可以被大家視為一個有趣的人或者是在團體中被視為一份子,我會默默的為這樣的自己感到難過並且又陷入無限的循環內,我覺得這樣的過程很痛苦,請問我可以從什麼方面開始改善自己嗎?」
能發現自己的負面循環,其實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因為從現在開始我們只要改變循環裡面的一個小細節,整個循環就會潰散,並給予我們建立一個新循環的契機。
緊張 → 因為覺得自己無趣 → 羨慕別人 → 為自己感到難過 → 緊張 ……
在前面的篇幅裡面,我們談論的是方法,那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是,即使我知道了所有的方法,我還是會緊張,我還是會感到嚴重的焦慮?
有的,這是很平常而且每天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的,所以要打破循環有兩種可行的方法,其一是從方法上打破,其二是從情緒上打破。
我以前在當業務的時候,即使簽了無數次的合約,但碰到最後的議價階段也會有心跳加速和口乾舌燥的反應,上台說話也是一樣,雖然我已有了數百次在幾十幾百人面前說話的經驗,也偶爾還是會有腦袋一片空白的狀況發生。
那真的發生的時候,該怎麼處理?
- 想像自己要在一萬人面前演講
- 感覺到台上的鎂光燈打在你身上,你可以聽到觀眾的歡呼聲
- 感受一下那個緊張感在你身體內流動的感覺
- 重複這個步驟幾次,並且找一個會讓你緊張的人聊天
結語
很多人會以為內向的人不擅言詞,外向的才擅長溝通,其實這完全是一個誤解,事實上也並不是這樣的。
Mr.P自己就是內向的人,我也認識很多銷售高手都是內向的人,他們充分運用了內向者的「敏銳優勢」、「觀察優勢」、「同理優勢」,所以他們能夠用非常省力、輕鬆,而且非常精準的方式溝通。
與其糾結在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不如去開發自己的溝通優勢區,你也能創造出屬於你的個人說話風格。
二、找到有趣和無趣到底代表什麼事情
- 對我來說什麼代表有趣,什麼代表無趣?
- 對別人來說什麼代表有趣,什麼代表無趣?
P.S.想進階學習的朋友,可參考《自信力課程》,這是一堂專門為建立自信創設的課程,你會實際學到更多關於建立自信狀態、維持自信心態的實作方法、步驟。
—
5 則留言
超級清楚的!!不像市面上 網路上很多泛泛之輩寫出來的論述都過度簡化 浪費看的人的時間
別這麼說,每篇文章都有其價值,視乎讀者的機緣和程度,關鍵是文章能讓你聽進去、適合你的價值觀和個性。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typo → 句所以總是點別人。
謝謝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