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得更優秀,自卑就會消失嗎
發現自己很自卑該怎麼辦?停止比較,真的就能治好自卑,從此擁有自信了嗎?
最近有位學員問:「我從小就是一個很容易自卑的人,中學時對外貌自卑,對成績自卑,有些自卑在我長大的過程中被逐漸克服了,但克服後,問題似乎沒有結束。
我的自卑感還是在作祟,又衍生了更嚴重的內耗問題。
以成績來說,過去我成績曾經爛到是班上的吊車尾,後來我很努力念書,終於拼上了別人眼中的好大學。
我本以為,人生自此就一帆風順了吧,但等到真的進入大學後,週遭的人都比我更優秀,我感覺自己又從天上摔落回人間,自卑感又再次發作,覺得自己爛透了。
我曾聽到有人說,對抗自卑感最好的良藥就是努力提升自己,我年輕時覺得這段話很有道理,所以出社會後大約有十年的時間,我很努力往上爬,每天都逼自己要變得更優秀。
我想著,只要我變得更好了,那自卑感就會不見,但前幾天我在做年度覆盤的時候,我忽然意識到,不管我多好,一定會有人比我更好,那這樣一來,我的自卑感似乎永遠不會消失。
想請問老師,到底該怎麼看待自卑感才是對的?有沒有一種能徹底治好自卑的辦法呢」
自卑不是一種病,與其對抗不如駕馭
自卑感不是一種病,它只是一種現象,而現象是無法被根治的,就像你無法根治「陽光」,也無法根治「下雨」,但這不是說你面對它就束手無策了。
你可以反過來運用現象,讓它成為成長的動能,進而駕馭自卑,然而請千萬不要把「駕馭」和「吃苦當吃補」搞混了。
吃苦當吃補則是指,你沒有真實的面對自卑,你只是想靠「盲目的努力」,或是一時的「熱血上湧」把自卑給甩掉。
這種只用蠻力對抗自卑的結果,就是造成更大的反作用力,你絕不會因此跳脫自卑,反而會「越努力,越自卑」。
駕馭指的是,你能妥善運用自卑,在這過程中你不會感覺到痛苦、抑鬱,或是折磨,相反的,你的心情是愉悅的、興奮的,積極的,此時自卑不再是拖你後腿的敵人,而是能可以成為你的朋友。
如果你想達到上述我說的這種狀態,那本文是我身為自信教練,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做的總結,希望能幫助到想超越自卑的你。
認識自卑的本質
要徹底超越自己的自卑,首先你得明白,到底自卑是怎麼來的,它從哪出現,因何而生。
曾有位學員問過我:「老師,自卑是不是因為自信過少,所以人會自卑?」
當時我回應他:「所以你的意思是,自卑是自信的「存量」不足,夠了就不會自卑了?」
他點頭稱是,於是我再問:「那照你這麼說,自信的量太多,不就會形成自大嗎?」
他又稱是,我便反問他:「那請問一個該擁有多少自信,存量才會剛好,既不會過少變成自卑,也不會過多變成自大呢?」
該學員從未這樣想過,頓時被我問得啞口無言。
以上他的見解,也就是一般人會陷入自卑最根本的原因—我們並不理解,自卑(自信)的本質是什麼。
自卑者的特質:無法放過自己
自卑,從字面上看來,卑是指卑微,換言之也就是當你現在「低於某人」的時候,你就會感到自卑。
那什麼叫做低於某人呢?
舉個常見的生活情境吧,假設小華想和小明競爭同一位愛慕對象小美,因此小華把自己和小明拿來做了一個全面的比較。
以學歷來說,小華是碩士,小明是學士,那這時候小華是不會感到自卑的,相反的小華還會覺得優越,因為他在學歷這一項目上取得了領先,在小美的心裡面,他無疑是更優秀的。
以家世來說,小華是普通中產,父母都是一般人,沒留什麼資產給他,小明則是家有恆產,他出生就已經坐擁市區精華地段的幾棟房子,那小華八成會因此「自卑爆棚」,因為小明實在勝過他太多了。
又再經過一番比較,某些項目小華得分,某項項目小明得分,最終小華會根據「總分」,得出他和小明之間落差的分數是「300分」。
那這 300 分就會成為小華自卑感的源頭,讓小華日日夜夜都困擾著,自己該做些什麼,才能夠把這 300 分的差距給補上。
小華想補上的情緒有多強烈,自卑感就會有多強烈。
我猜有朋友會想:「可是小美也許不在意家世,那這樣小華的自卑感仍在嗎?」
嘿,當你能這麼思考,就開始突破自卑的盲點了,深陷自卑的人通常有一個特性,他對世界的認識極其有限,這讓他無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並且還會把「自己的認知」強加在別人身上。
所以若你和小華說:「你別灰心啊,小美選擇伴侶的標準又不是只看家世,她以前交往過的對象,也不是個個都是富豪啊。」
小華因為自卑的作祟,他會回覆你:「你別安慰我了,我知道自己就是家裡窮,所以小美才看不上我。」
如果上述情境你能明白,那我想請問你,若小美真正喜歡的人是小華,他們會在一起嗎?
若他們真的在一起了,那他們能夠幸福嗎?
很遺憾,答案 100% 是否定的,因為自卑感形成的刺,依然深深扎在在小華的心裡,不管小美有多愛他,他只要想到小美曾經的追求者比自己優秀,那他就吞不下這口氣,無法真正放過自己。
自卑如何影響你的人生
當你能明白,自卑感對戀愛的影響是如此,那換作人生的其他情境,狀況也是雷同的,只要一個人的自卑感開始作祟、、發揮影響,進入失控,那他的生活就會開始進入「負循環」。
以職場為例,你明明就能勝任某個職位、某個工作,但你的自卑感矇蔽了你,讓你假設自己「一定不會錄取」,那當一個好機會來到你的眼前,你要嘛就是直接推辭,要嘛就是面試的時候被自卑影響,表現失常,最後和好機會擦肩而過。
以交友為例,你可能在某個聚會中,有機會和你仰慕已久的大神搭上話,對方正凝神聆聽你的自我介紹時,你的自卑感又跳出來告訴你:
「省省吧,你也不秤秤自己幾斤幾兩,你以為人家真的想和你交朋友嗎?」
當此狀況一發生,你的表達就會支支吾吾,讓自己不自在,也讓和你交談的人感到尷尬,最後毀了這個能和他人結識的機會。
類似的情境我若要再舉例,都可再舉出上百個例子,而藉此我想告訴你的是:
「自卑感的存在就像一面濾鏡,它扭曲了你本該看到的真實世界,它讓你看不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對方的所需,並扼殺了任何讓你生活更美好的各種可能。」
有自我價值就不自卑嗎
某次在我舉辦的公開講座中,我用上述的故事為例,和聽眾讀者們分享了,到底自卑是如何危害一個人。
其中有一名聽眾就舉手道:「那是不是說,要對治自卑感,我們就得發現自己的價值,每天都要跟自己說:你很好、你很棒、你很有價值呢?」
我回應他:「你當然可以這麼說,稱讚自己是一個好習慣,確實可以讓你放鬆心情,但我想反問你,你怎麼知道你真很好、很棒、很有價值呢?」
聽眾說:「和別人比較之後就知道了啊。」
我說:「所以你的很棒是來自,你和別人比,那如果別人比你更棒呢?」
聽眾想了想後續道:「這樣和別人比好像不行,那我可以改成,我就是覺得自己很棒呢?」
我說:「你的意思是,你認為自己很棒,所以你很棒,這份很棒不需要任何理由?」
聽眾說:「對,就是這種感覺。」
我說:「當你開始這麼想,短期內你的心情可能會有改善,但長期來說,你會讓自己踩入另一個自卑的陷阱—自卑轉自大。」
由於「自大」正是我當天的下一個講題,我順勢也把「自卑與自大」的關係,和他們說了個分明。
自卑與自大的關係:表面對立,實則相生
很多人會以為,自卑和自大,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情緒產物。
自卑是因為不被看好、長期遭受他人冷落、被看不起;自大則是因為掌聲過多、常處於人際的中心,所以舉止變得狂妄。
我認為這正是人們對此兩種情緒最大的誤解,其實自卑者和自大者,在骨子裡完全是一模一樣的,他們擁有極為相似的心智設定,只是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顯現出不同的外在表現。
先說說自大吧,我在課堂上常會問學員一個問題:
「一個人是怎麼從平常的狀態,開始變成自大又傲慢的?」
我聽過有人說因為「自我膨脹」,也聽過有人說是因為「能力很強,所以目中無人」,而我認為最接近我心目中的正解是「自大是一種對自我的武裝」。
我知道你可能不明白什麼是「武裝」,以下讓我用職場情境為例說明。
假設你最近剛換公司,從原本待遇普通的 A 公司,換到了薪資優渥的 B 公司,在進入 B 公司前,你就已經透過人脈打聽到,這間公司講求的是狼性文化,公司內不看年資、不看年紀,以強者為尊。
所以上班的第一天,你千萬不能表現太友善,這會讓你顯得很好欺負,於是你下定決心要把自己武裝起來,不被任何人輕易的踩踏。
當天中午,主管在眾人面前給了你一個專案,要你試試看,能做就做,不能做也可以請求支援。
這時你的內心其實很慌忙,你從沒碰過這類專案,怎麼可能一個人完成,但為了武裝,還是硬著頭皮把案子接下了。
以上,就是典型的「自大者」在應對「讓自己害怕/恐懼的事件」所會採取的態度與做法。
自大是一種有害的武裝
聰明的朋友們看到這,你應該會開始反思:「這樣看來,自大也沒什麼不好,自大的人只是為了自保,所以才把自己給武裝起來。」
是,我同意這樣的觀點,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自保,所以才把自己武裝起來,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但你有沒有想過,當一個人持續的武裝自己,最終會把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置於怎樣的境地呢?
請注意,在此我並不是要你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檢討自大者對團體的危害,這不是本文的重點。
我想談論的重點是,當你發現自己無意間顯現了「自大」的傾向,你會因為這樣的自大,對自身和他人的關係造成危害。
那是什麼樣的危害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你會向他人承諾你根本辦不到的事。
試想看看吧,自大的人之所以要武裝,通常是因為「不想顯現自己的無能」,他擔心自己被他人看不起、輕視、冷落,為了避免這些事情發生,於是他盡可能讓自己顯得「有能力」、「有才幹」。
那當別人採信了他的說法,現在是不是換「自大者」,他自己下不了台階了?
你都已經誇口說自己能力絕佳、經驗豐富、才幹過人,還把別人對你的期待拉升到和天一樣高,可是你偏偏又實現不了你的承諾,那事情會怎樣發展呢?
要嘛你用更大的謊言來圓自己的誇耀,要嘛你逃避假裝沒這回事發生,但不論是哪一種,最後受傷的都是「自大者」自己。
自卑是如何變成自大的
現在我想你應該已搞懂,為什麼我說「自卑者與自大者」,從外在看來表現相異,但骨子裡完全一樣。
自卑者為何會自卑?
因為他認為自己「低於他人」,這種「矮他人一截」的感覺,讓他即使身處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他也感到惶惶不安,甚至明明沒有人想加害於他,他也覺得自己正在被侵害。
為了解決這種不適感,自卑者會開始「武裝」自己,把自己裝上利齒和獠牙,他們的想法很單純:「只要我看起來比別人更強大,那就不會有人想欺負我了。」
至此,我們可以發現,其實自大者,就等於自卑者,差別只在一個已把自己武裝起來,一個尚未武裝。
而到了這一步,其實自大倒也沒什麼問題,武裝充其量只是一種「外在形象」,不傷害他人,也不妨礙自己。
但可怕的事就從這開始發生了!
很多沉溺於自大的人,因為「太習慣武裝了」,某日他會開始迷失,武裝會悄悄的變成「假裝」,再變成他自我的一部分。
一個害怕被朋友討厭的人,當他被自大所控,就會逢人誇口說自己人脈很廣,需要工作、需要介紹到大企業都可以找他,可是實際上他根本辦不到。
一個擔心不被異性喜歡的人,若他被自大所馭,那他必然會向異性炫耀「他根本不具備的價值」,浮報自己的條件,膨脹自己的學經歷,甚至連感情經歷都是假的。
一個恐懼被同事看不起的人,一旦他被自大所驅,那他就會開出「自己都不相信能實現的支票」,又為了抬高自己,搶奪不屬於自己的功能。
因自大而產生的假裝,不僅騙了別人,更騙了自己,當自大已魔化至此境地成了「自欺」,人就無法客觀的看待現實,他只能活在自己腦袋所建構的虛幻世界,以為自身所見就代表世界的全部。
跳脫自卑的誤區:停止比較
以上說了這麼多,接著我們可以開始進入正題,進一步思考:
如果自卑和自大都是因「看不清現實」,都是因為被「恐懼和害怕」所驅動,那怎樣才可以跳脫自卑與自大?
先說一個廣為流傳,但我認為具有很大副作用的方法—停止和別人比較。
很多心靈雞湯會告訴你,你會自卑、自大,是因為你把自己拿來和他人比較,所以才有負面情緒產生,我不會說這種推論是錯的,但這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為什麼我會如此說呢?
以下分成兩點說明:
1.你不可能停止比較
停止比較並不實際,只要你存活在這世界,你就不可能不和別人比較。
舉工作面試為例,請問身為面試者,你需要和他人比較嗎?
當然,這是必須的,公司必須把你和其他人放在一起評比,才知道誰是對公司最有利的人選。
舉戀愛談感情為例,請問身為追求者/被追求者,你可以不和他人比較嗎?
你不可能不比,或許你會和我說「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無法被比較」,但你是否也同意,人都有偏愛、都有喜好。
在數個約會對象中,就是存在一個你「比較喜歡」的人,那你怎麼可能不比較呢?
2.比較並非恐懼和害怕的根源
你不比較,你就不會有恐懼,也就不會從中孕育出自卑和自大了嗎?
不,這不是事情的真相。
真相是,你感受不到自己的「自我價值」,這種空虛感讓你匱乏,匱乏再形成了恐懼和害怕。
而比較在這其中的角色只是一面鏡子,它如實的反應出你的本質罷了。
唐太宗曾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我認為他的一番感言,很清楚地說明何謂「比較的意義」,比較這件事本身是中性的,它不善不惡,不好不壞。
人之所以會因比較而自卑/自大,是因為他們「看待比較的視角」出了問題。
超越自卑的關鍵:正確看待比較
就以成績這件事為例吧,假設你在一次英文測驗中拿了 800 分,請問你該如何看待這 800 分呢?
你是應該想著:「可是我同學考 900 分,慘了,我遠遠不如他。」
還是你得給自己打氣:「雖然 800 分不是很高,但我是上次才考 600 分,我整整進步了 200 分,我已經很棒了。」
或是你得和自己說:「我只有考 800 分那又怎樣,至少我能和英文母語人士聊天啊,其他人難道可以嗎?」
讓我告訴你事實吧,我認為,以上的想法都是殘缺的,你一個都不應該採納。
你首先要問自己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我要參加這次考試?透過這次考試我想釐清什麼、達成什麼?」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我想從事的行業,和英文能力沒有太高的關聯性,所以我學英文的目的不是為了工作。
但這樣的我,仍有學英文的意義嗎?有,歐美的戲劇節目中,含有和東方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透過語言來觀賞戲劇、認識文化,並精進我身為「自信教練」的專業,這是很有意義的。
也因此,考試於我就不是重點,能夠領悟多少「讓我感到衝擊/帶有反思的文化」,才是我學習的主軸。
再說回你身上,所以你學英文到底是為了:
-
讓父母為你感到驕傲
-
讓父母可以拿著你的成績和親戚炫耀
-
讓你自己能夠進入夢寐以求的外商
-
只是為了通過某份工作的門檻
這其中的哪一個目標呢?
如果你的目標是 3,卻拿自己和目標是 1 的人相比,那這不是很浪費時間的行為嗎?
但如果你的目標是 3,而你知道你的同學小杰目標也是 3 ,他鎖定的外商公司還和你是同一家,連職位也都一樣,那請問你應該把自己拿來和小杰比較嗎?
你當然得比,但你不是為了擊敗小杰而比,你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比。
讓自卑成為你前進的動力
說完了比較,再讓我們把重點放回「自卑」吧。
在本文的開頭我已為你揭示了何謂自卑:自卑感不是一種病,它只是一種現象。
假設當你發現,自己處在某些情境,和某些人互動時會有「自卑感」,那你應該要做的就是:
「誠實的問自己,你到底在追求什麼?」
以下讓我為你把自卑感分成三類:
1、你的自卑源自「輸給別人」
2、你的自卑是因為「他人有,你沒有」,或是「他人搶先實現了你的目標」
3、你真的感受到「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的痛苦
如果狀況是 1,你只是單純的因輸給別人而自卑,那代表你的自卑源自於「你沒有自己的目標」。
說個笑話,當一個人會因為「球技輸給 NBA 球員而自卑」,因「不如巴菲特有錢而自卑」,又因為「不如偶像明星一樣好看而自卑」。
那這樣的自卑很虛浮,這不是真正的自卑,這只是因為缺乏「專屬自己的人生目標」而產生的空虛感罷了。
如果你的狀況是 2,你的自卑感來自「別人有,你沒有」,或「別人搶先於你」。
比如,你的好朋友和你有相同的人生目標,但他比你先達成。
那你的自卑的問題在於,你已經認定了你們的努力、際遇、資源都是一樣的,但這並非事實,他有他的人生節奏,你有你的,你和他誰先誰後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是否正確實的朝著你的目標前進。
如果你的狀況是 3,恭喜你!這是最健康的一種自卑。
你因為對自己有要求,所以你自己設立的每一個目標,都訂下了應該完成的時間點。
比如,你認為自己前年應該存到 300 萬,去年應該買下人生的第一間房,可是因為一些意外你沒有達成。
那這時候,自卑就是你的朋友了,你要知道,他的存在不是為了找你的麻煩,而是讓你意識到:
-
你是不是該調整作法?
-
你是不能達成目標,而是有其他更重要的目標,才造成了此目標的延宕?
-
你是不是該修正自己的目標的看法,讓實現的過程也是快樂的,而不是達標那一刻你才快樂?
你能這樣看待自己的自卑感,它就不再是阻礙,反而是推動你前進的力量。
寫給想克服自卑的你
本文的最後,讓我再次為你解答開頭學員的提問。
學員問:「對抗自卑感最好的良藥,就是努力提升自己嗎?這世界上總有人比你更優秀,那當發現別人比自己更優秀,我們如何看待自卑呢?」
我的觀點是,你想努力提升自己、變得更優秀,是因為你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想實現,在這樣的前提下去努力,那你絕對不會感到自卑。
但如果你的提升漫無目的,只是為了擊敗別人,或不被別人超越,那你的提升終究還是「望著別人的背影」,自卑感必定如影隨行。
我曾深受自卑所苦,過去的人生歲月中,為了對抗自卑、克服自卑,我嘗試了很多辦法,也正因為那段時光我超越了自卑,才有如今你所看到的「自信教練」。
我認為自卑不是一種病,它只是一種現象,就像陽光和下雨一般,所以你不需要「對抗自卑」,也不需要「克服它」。
你真正該做的,是意識到自卑的源頭,並能夠用正確的心態看待比較,那自卑就可以被你給消融,並成為你人生的助力。
如果你是想徹底超越自卑的朋友,也歡迎你參加我開設的【自信力】,在八週的課程中,我會帶著你一步步理解自卑、跳脫自卑,並找回屬於你的自信。
👉自信力課程:https://www.lovemrp.com/confidence-cour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