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生活重心怎麼辦?重心不是用找的,你得深入生活去內尋

目錄

 

如何找到生活重心,應該是在我的信箱內排名前十的問題之一了,也是很多夫妻情侶找我諮詢時會提到的主題,有些人認為,自己會失去生活重心是太愛對方,也有些人能自覺到,生活沒有重心,是因為尋找不到自己熱愛的事情。

那具體來說,生活重心到底指的是什麼?

是讓自己很忙碌就有重心了嗎?

那時間很多,讓自己忙著休息、忙著玩樂的人,算不算是有生活重心?

由於網路上對生活重心的看法眾說紛紜,但 Mr.P 並沒有看到一個較為完整,且兼具突破性的觀點,因此今天就藉著回覆學員提問,也為大家縷一縷「如何找到生活重心」這個主題,一起聊聊囉~

本文前情提要

學員G問:「想請問P大,若找不到生活重心,對人生失去熱忱該怎麼辦?最近因為轉換工作的關係,意外多 了段空閒時間能思考自己的人生,我發現我現在的生活過得比以前好,領著不錯的薪水,這幾年有培養出運動習慣,所以外型身材也比以前好多,社交生活尚可。

可是我總感覺這樣的生活很空洞,好像什麼都有,但又好像少了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更充實自己的生活,有朋友建議我去參加社團、學才藝,或發展第二專長,但我很懷疑這樣真的有幫助嗎?還請P大幫我解惑,謝謝。」

孩童需要尋找生活重心嗎

我想先請你思考一個問題,你覺得一個正在蹣跚學步的嬰孩,他會不會苦於找不到生活重心的問題嗎?

他會向大人哭訴:「爸爸媽媽,我覺得今天好無聊,我已經玩膩了抽衛生紙的遊戲,也把地上能咬的東西都咬了一遍,我想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

八成不會,對吧,對嬰孩來說,世界本身就是美妙和充滿驚奇的,他總是能中發現各種好玩有趣的事物,很多在大人眼中極其無聊的東西,他可以整整玩上一天都沒問題。

那如果嬰孩是如此,那身為大人的我們,是從什麼年紀開始丟失了重心,在生活中失去了自己?

仔細回憶一下那個時間,我想大多數人會給出的答案,至少都在十八歲以後,幾乎沒有人會說「我是在學生時期就失去了重心,覺得人生感到迷茫無助」。

學生時代對多數人來說都是美好的,你有用不盡的時間,似乎總過不完的暑假,你幾乎不會聽到一個學生有生活重心的煩惱。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的年紀越大,生活的失重感就越發明顯呢?

學生的生活重心從何而來

某次我在課程上,就問了在座的同學此問題,有人和我說「因為學生無憂無慮不用煩惱生計」,也有人和我說「學生本來就有做不完的事情」。

我給他們的回覆是:「你們說得都很好,有人說到了學生的生活,有人提到了學生和成年人的差異,而我認為最核心的原因其實是『學生不需要自己思考,他該做些什麼』。」

想想看,在你還是一個學生時,是不是總有那麼一個人會告訴你「現在的你應該要做些什麼」。

那個人可能是你的父母親、師長、某個長輩、補習班老師,他們嘴上總叨念著:

「學生的本份就是把書念好。」

「好好讀書,以後才會找到好工作。」

這些嘮叨的耳提面命就像一雙無形的巨手,硬是為你捏出了生活的重心,讓你能有事做(就算你不熱衷念書,也還可以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

可是出了社會以後呢?

你的生活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本來的你「聽命行事」,有念不完的書、寫不盡的功課、學不完的才藝、爭取不完的榮譽,可是現在的你「想做什麼都可以」。

這種極大的自由讓你陷入了徬徨,你好像做什麼都行,但也衍生出了一個困擾———

「如果我做什麼都行,那我能做些什麼?」

就如同文章開頭學員G的問題一般,他的人生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多到他不知道如何去衡量人生各項事物的輕重。

能思考生活重心的人是幸福的

如果你也和G有同的的煩惱,我想先恭喜你,你擁有的幸福,已經超過 50% …,噢不,是 70% 以上的人了。

這不是開玩笑,我是認真的,因為你能有餘裕思考「如何找到生活的重心」,代表你還沒有被生存的壓力追著跑。

你沒有為了下一餐在哪處奔走,你沒有為了付不出的卡費房貸車貸而滿面憂愁,你大概率有不錯的經濟基礎,或是有強大的後盾當你的靠山。

你不會陷入時間不夠用的困境,相反的,你擁有的時間足以讓你開始思考「我要如何運用這些時間」。

此刻的你,已經站在「找回生活重心的十字路口」,左邊的道路是「光是為了生存就得拚盡全力的人」,右邊的道路則是「已經找到生活重心的人」。

但我也要請你萬分小心,這個十字路口看似安全,你只要邁開步伐,走向那條灑滿陽光的大道,讓自己忙碌起來,你就有了生活重心。

但那只是幻象,並非事實,只要一個不注意,你隨時會墜入路口旁的深谷,深谷裡面人滿為患,裝的是那些「看似忙碌,看似有目標、看似人生勝利組,其實活得一點都不開心,怨懟生活的人」。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自己就是曾墜入深谷數次,並從中躍出的人,接下來我要分享給你的經驗法則就是告訴你,你要如何避開凶險的道路,以及那些會墜入深谷的人,他們都做了些什麼。

忙碌的生活不等於生活重心

生活中有一種人,在我們的眼裡總是閃閃發光的,那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而這種人的特徵是,他永遠不會沒事,他總是「忙」著做些什麼。

他可能上一秒在咖啡廳看書,下一秒在前往健身房的路上,晚上又出現在朋友的聚會,而我說的忙,也不限於以上的活動。

如果他已為人父(母),他的活動會變成接送小孩上下課,全家出門露營,和其他同樣有小孩的家庭聚會等等。

你可以把你想到的任何一種活動,例如品酒會、衝浪、花藝、瑜珈、舞蹈代入其中,在這些聚會裡,你會看到無數忙碌的人來來去去,看起來他們很懂得利用時間、享受生活。

但這就我要提醒你的第一件事,一個人看起來有多忙,和他有沒有生活重心完全是兩回事,你可以很忙但內心積蓄了滿滿的失重感,也可以很清閒並擁有充實的生活。

就以中學生為例吧,有多少中學生是真的清楚知道「他為什麼要念書」,所以他才念書的?

他真的明白,什麼是父母口中的好工作嗎?

如果成年後,讀完研究所的他,最終去到 OO 科技公司,並在那勤勤懇懇工作了 20 年,那他真的有從高中開始,就為了「每天工作 12 小時,時常加班,隨傳隨到」這樣的工作型態而努力嗎?

若答案為真,你應該會聽到一個高中生很自豪地和你說:「嘿,我現在每天都睡滿 9 小時,讓肝保持在最新鮮的狀態,這樣換算下來,未來我進入 OO 公司以後,就比別人多了 3 年的肝可以揮霍哦!」

可是真實世界的中學生,是絕對不會這樣和你說的,因為大多數人的生命,並不是圍繞著一個恆久而充滿重量的質心而轉的,他們只是在飄蕩、游移,看似很忙,但這樣的忙並不具有實質的意義。

比如以下這三類人,就是我觀察出「看起來總是很忙,但實際上沒有生活重心的人」。

看似很忙,其實沒有生活重心的人

1、打發時間:總是想把時間填滿的人

我認識一個退休的長輩,每天都會在 IG、臉書等各式社群軟體分享他的生活,可能他今天去爬山,後天去動物園,大後天去看海,剛認識他的人幾乎都會以為,這個人一定很懂得享受生活,所以才拍了那麼多的照片和大家分享。

但和這位長輩親近的人就知道實情並非如此,有次我碰到他的兒女,他們就和我抱怨道,其實他們一點都不喜歡和這位長輩一起旅行,因為他是個「行程控制狂」。

舉例來說,如果今天說好要去看海,看完海去喝杯咖啡,喝完咖啡再到景點走走,他就一定要把行程跑完他才甘願,只要行程沒有跑完,他就會大發脾氣。

平常在家的生活也是,他害怕自己會閒得發慌,因此不斷尋找任何可以填滿他時間的事,或是一天到晚問家人「待會要幹嘛、這週要幹嘛」,搞得家裡的人都很煩。

這位長輩的反應就是很典型的,因為沒有生活重心,所以當生活的步調一慢下來,時間一空下來,他就會感到空虛而想把時間補滿。

當然我這裡舉長輩的例子,並不代表年輕人就不會沒有生活重心了,我看過很多年輕人,他們雖然沒有退休,但那種失去重心的迷茫感,和長輩是一模一樣的。

下了班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於是用手遊和追劇把自己的時間填滿,週末放假不知道要幹嘛,就給自己報了一堆才藝課程。

若非要給這類人標上一個最顯眼的註記,我會說,他們總是在「打發時間」,而不是「運用時間」,所以他們的興趣才會不斷在變換,休閒活動也越發五光十色,因為打發時間本身就很無聊,要把無聊變得有趣,就只能從活動中去汲取感官方面的刺激。

2、跟著別人走:別人去哪他就去哪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類人,他們的自白大概會是:「我不是自己想要忙,而是周遭的人都很忙,所以我只好跟著他們忙在一起。」

每個人的生活圈一定有一種奇特的朋友,這位朋友總是沒什麼特別的事情要做,所以他非常好揪,今天不管你打算去哪,從事什麼活動,只要提出邀請,他幾乎都會答應。

我稱他們為「喜歡跟著別人走」的人,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好像並不具備完整的自由意志,所以別人做什麼,他們就會跟著做什麼。

路上看到有人在排隊,他會跟著排隊,朋友們都開始迷手沖咖啡,他會跟著喝手沖咖啡,鄰居家的小孩在學鋼琴,他也會幫自己的小孩報名學鋼琴。

他們就像是白色的布料,非常容易受到旁人的影響,所以身邊的人是什麼顏色,他也會把自己染成那樣的顏色。

因此如果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要排隊,為什麼要喝手沖咖啡,為什麼要讓小孩學鋼琴」,他也無法給你一個完整通透、有理有據的說法。

這類人的忙碌就像是環繞地球的衛星,轉得很快,做的事情很多,可是他沒有自己的重心。

3、為別人而活:被他人眼光牽引的人

讓我問你一個靈魂拷問等級的問題:

「一個沒有生活重心的人去仿效他人的生活,別人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請問這樣的生活,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我的答案是,不會,但這個不會是有條件的。

條件是,你仿效的對象只有一個人,而這個人恰好是一個重心感極強的模範,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堅定的往他設定的目標前進。

只有在這個極端的條件下,仿效他人的生活才不會出問題,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你是不可能實現這件事的。

為什麼?

因為人的習性是,當他們看到有一個人不同於自己,就會對那個不同的人發表評論,給上一番自認是善意的建議。

就說剛剛提到的「手沖咖啡」吧,假設你是一個正開始嘗試喝手沖咖啡的人,人們看到你的反應有可能是稱讚你肯定你。

但有更多的人可能會和你說「你怎麼在喝手沖咖啡?這很不酷,是老人才會有的興趣,來跟著我們喝汽水吧!」

如果你因為他們的一番評論而改變了自己的喜好、興趣,那在這一刻,你的重心就發生了偏移。

因興趣而偏移重心尚且如此,那試問,你一天內會遭受多少人給你的評語呢?

他們品頭論足的地方不只限於興趣,可能還包括了學業、工作、愛情、自我提升等等。

一個人給你一句評語,一百個人就是一百句,這些評語很可能自相矛盾,或前後不一,要整合他們的意見根本上是不可能的。

也因此,為別人而活,或是容易受他人的眼光、意見、評論所牽引的人,就算看起來再累、再忙、再努力,那些汗水也都是徒勞,他是不可能有生活重心的。

 
P.S.由於此主題過於龐大,近日教學行程十分繁忙,請容我先寫到這(日後會補完,約還有50%的篇幅)。

若你是對此主題有興趣,或生活正碰上困難,感到迷茫無措,想更深入探索的朋友,也歡迎你參與我開辦的《🚩自信力課程,我會手把手帶領你深入內尋,定位出屬於你的生活重心

相關文章

1 則留言

  1. 請問這篇的後50%出來了嗎?有連結可以分享嗎?謝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關於我

Hi,我是自信教練 Mr.P,專職教授自信,擅長以生活切入心靈,從愛情刻畫哲理,由溝通洞悉人性,致力於為想改變的人打造嶄新的生命。了解更多 →

訂閱

想看更多精采內容?

訂閱Mr.P的精選好文

    每週定時收到Mr.P於戀愛/自信/溝通等主題的私人建議,為你解答人生中的大小困惑。

    文章分類

    今日最熱門

    近期留言

    Recent Comments

    標籤雲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