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讚美可能是一種毒藥
當別人稱讚了你,千萬不要第一時間收下,因為這份讚美可能是「毒藥」,不僅會阻礙你的自我提升,更會讓你變得不像自己。
上篇文我和大家說到:讚美是一種毒藥。
可能有人覺得我在開玩笑,收到別人的讚美,開心都來不及了,這怎麼會是毒藥呢?
這次一樣讓我用自身故事和你分享,為什麼我說你應該「慎防讚美」。
討厭被別人稱讚漂亮
有我和娜莎(我老婆)聊天,我們聊起剛認識時,她對我哪方面的印象最深刻。
娜莎:「你沒有稱讚我漂亮,我覺得這對我來說超加分的。」
我:「我當時是怎麼說的?」
娜莎:「你稱讚我很古靈精怪。」
我:「嗯?可是我同樣也覺得你很漂亮,難道稱讚你漂亮,對你來說是不行的嗎?」
娜莎:「可以,但過去很多男生稱讚過我漂亮,我不覺得他們真正理解我,只是為稱讚而稱讚而已。」
我:「但或許他們真的覺得你很漂亮,這樣也不行嗎?」
又再和娜莎聊了一會兒,我終於搞懂了,為什麼她討厭別人說她漂亮。
因為在她的認知內:
1、別人眼中的漂亮和「她認為的漂亮」,兩者並不等義。
2、如果對方和她相處後,只看到她的漂亮,那麼她會感到很失望,這不是她自認最特別的人格特質。
然而我和她相處不久,就很快能捕捉到,她是一個古靈精怪的人,她認為我對她的理解是精準的,所以對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稱讚你的人,不見得理解真正的你
我在聽完她的分享後,也反思了自己的過去,我有沒有曾收到「不舒適的稱讚」過。
我想起了 2017 年,我剛出版第一本實體書《自信力》那會,當時的我因工作關係,結識了不少大我 5~10 歲的前輩。
每次我介紹完自己,我總會收到他們評價我:
「哇,你真是年輕有為欸。」
「像你這麼年輕,就有這樣的成績,真不簡單。」
而在這些評價當中,有一類評價是讓我覺得特別刺耳的,就是:
「要是我弟、我妹、我家的誰誰誰能跟你一樣就好了,改天我一定要叫他和你學習。」
每當我聽到這些稱讚,都會感到有些為難,禮貌上應答,但我心裡是不打算接受的。
而有次我和其中一位前輩餐敘,更加印證了我的想法。
在餐敘過程,他不斷誇讚我的聰明、天賦,但他忽略了我的「努力」。
那一刻我徹底明白,原來在他的眼裡,他身邊的晚輩沒能像我一樣做出一番成績,缺的只是天賦、運氣。
可是在實際見過他口中的晚輩後,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他們的資源、背景、家世都比我好太多了,但他們努力的程度,尚不及我的十分之一。
換句話說,當下我的感受即是:
他越稱讚我,我越覺得他不理解我。
如何辨識出有毒的稱讚
看完我和娜莎的故事,我猜有朋友可能會想:
「那聽起來,要不接受別人的稱讚還蠻容易的,不是嗎?」
在此我必須告訴你,NO,這件事遠比你想得還要難!
因為要辨識出有毒的稱讚,你會面臨以下幾個關卡,只要其中一個你沒能通過,那讚美的毒藥就會一點一滴地滲透你。
【關卡一:你得別人的批評具備抵抗力】
【關卡二:你不以善意/惡意,作為是否接收他人評判的標準】
【關卡三:你能深度理解,完整的認識自己】
你對批評有多少抵抗力
先說關卡一:你對別人的批評有多少抵抗力。
假設你是一間餐館老闆,我想請問你,你該如何看待顧客給你留下的「Google評論」?
是給你一顆星的,你就要立刻檢討、反省改進?
還是給一顆星的人,一律視為奧客,一定要嚴厲的反擊,捍衛自己?
其實,我認為以上兩種方式都是錯的,因為你只是憑著情緒在行動,或許你是出了一口惡氣沒錯,但長期下來,你的行動只會傷害到「你的自我認知」。
我猜你應該越看越糊塗了,沒關係,以下讓我舉個實例,你就會立刻明白了。
接續剛才的命題,你身為餐館老闆,應該對於菜品的口味、特色、定位,有非常清楚的認知對吧?
以你的招牌菜「酸辣湯」為例,你想主打的就是一個「協調」,酸、辣、香達到完美的平衡,三者互不搶戲(就像鼎泰豐的)。
那問題就來了!
如果有個客人給了一星負評:「酸辣都不突出,口味平淡,毫無特色。」
請問這樣的批評,算得上一種批評嗎?還是說,他反而精準的表達了「你的特色」呢?
上述問題若你想通了,那你就能理解,為什麼我說,一般人要跨過【關卡一:對負評有抵抗力】很困難了。
因為一般人看待負評(批評)的方式是「直覺性」的,你直覺別人在批評你,所以你就立刻要反擊。
那這樣的你,就非常容易被他人影響,任何的負評都能驚擾你。
善意不代表好,惡意也不代表壞
接著說關卡二:你不以善意/惡意,作為是否接收他人評判的標準。
如果說關卡一的難度是 70 分,那關卡二的難度就是 90 分,你可能會問,為什這麼難?
因為這道關卡的設置,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承續上面的範例,你是餐館老闆,你給兩個客人A和B都上了招牌菜酸辣湯。
客人A給了一星負評:「酸辣都不突出,口味平淡,毫無特色。」
客人B給了五星好評:「辣得好過癮!完全命中吃辣人士的味蕾。」
從評價的「內容」來看,A的評論比B更精準對吧?
但從評價的出發點來看,似乎A是惡意的,B是好意的。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人們會把B的評論聽進去,但選擇忽視A的評論,可是這種做法,就會引導你成為「只聽好聽話的人」。
那這麼一來,有心人士要操控你,可就太容易了,反正你對「善意」來者不拒,那只要給你端上一碗滿滿的善意,你就心甘情願把自己給賣了。
希望你賣肝的老闆,會拼命讚美你的忠誠;
想把你吃乾抹淨的對象,會極力讚美你的大方;
要邀你入股,實則別有居心的朋友,更會讚美你眼光獨到,投資有如神。
如何免疫有毒的讚美
最後說關卡三:你能深度理解,完整的認識自己。
在我和娜莎的故事中,我們都意識到「他人對我們的讚美,本質上是一種誤解」。
既然是誤解,那禮貌上應承無妨,心裡則沒有接收的必要。
那你要如何才能做到和我們一樣呢?
你得對自己有完整的認識,你才能真正免疫讚美,也免疫批評。
完整的認識,包含但不限於:
- 你的個性
- 你的人格特質
- 你在各領域和事物上的能力
- 你的矛盾與匱乏
- 你的缺點和不足之處
- 你想成為的人
舉個最簡單的實例,很多投資人堅信,自己的投資技術絕佳,靠著頻繁的交易就能打敗大盤,所以他們不願把 ETF 設為投資標的。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自我誤解」,他沒有從每次的交易中去反思,知道自己交易的籌碼極限,適合做當沖,還適合做中長線投資,或是他根本不適合投資股票,有其他適合的投資標的。
而只要他一天沒有認清這件事,他就會持續賠錢,直到有一天他認清自己為止。
投資如此,換做人生的任何一個主題,如情感、婚姻、人際、職場、事業也都是的。
在職場中無法自我認清的人,總會怨嘆自己懷才不遇;
在感情中無法自我認清的人,總覺得是自己運氣差,遇不到好對象;
在人際中無法自我認清的人,總會覺得自己是完美的,交不到朋友不是他的問題。
這就連帶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想「自我提升」,可是他越努力,人生就過得越慘。
因為他的努力建立在「錯誤的自我理解」,所以他不管多努力,他的努力終將白費。
建構專屬自己的評價體系
如果你知道,他人的批評不代表真實的你,不要因為被批評就看輕自己,他人的意見只是浮雲。
那同樣的道理,你就也不該聽信他人的讚美,批評是散發臭味的毒藥,讚美則是包著糖衣的毒藥,兩者皆不可輕易採信。
想要正確的看待自身,你不該再隨波逐流,別人怎麼看你,別人怎麼想你,你就按照那樣的方式評價自己。
你得建構一個專屬自己的「自我評價體系」,一切的苦難才會消止,幸福才會到來,人生也才會過得順遂和開心。
P.S. 如果你是常會在意他人眼光,被批評就往心裡去,被讚美就輕易被影響的人,也歡迎你參與我開設的《🚩自信力》。
我會教你如何打造一套專屬自己、不為他人動搖的自我價值體系,幫你成為更好的自己。